编者按:资金服务协同平台是山西省联社立足“防风险、促发展”的高度,为打造现代金融企业集群而做出的一项战略性部署,也是推动和引领全省农村信用社资金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创举。从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到全局谋划,从试点摸索到投入运行,再到目前的发力推进,每一步都倾注了山西农信人的大量心血和集体智慧。正是坚持“规范、提升、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服务”的要求,精心打造出以服务和风控为核心的资金服务协同平台,才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且极具山西农信特色的资金业务转型发展之路,成为驱动全省小法人机构千帆竞发的强大引擎。
初心可鉴担使命
纵观山西农信资金业务发展历程,从初涉标准化业务的审慎经营,到行业管理缺失状态下的野蛮生长,再到经历市场教育之后的理性回归,不论哪个阶段,资金业务的兴起与发展都为提升机构经营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受小法人机构“基础差、底子薄”等先天不足及区域性经营理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资金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三类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一类机构自身资金规模小、经营观念保守,资金业务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仍以存放人民银行和同业机构为主,大量资金长期低效占用;一类机构在“严监管”政策出台前,盲目无序扩张,借助同业通道,加高杠杆、拉长链条,大量投向非标资产,积聚了大量风险;还有一类机构意识到单体机构发展受限,尝试以市为单位“抱团”发展,借助辖区县级行社债券结算账户,集中指导开展投资营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因“势单力薄”而无法改变“小而散”的劣势。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联社始终把防范和化解资金业务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按照“行管严于监管”的思路,在加强资金业务行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但面对单个小法人机构基础差、底子薄等“先天不足”和人才缺、风控弱且长期盲目无序扩张导致“后天积弱”的现实状况,仅仅依靠粗放式的严管和应急式的堵截,终究无法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特别是严监管政策出台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集中精力解决好小法人机构单体做不了、做不好的难题,从根本上破除在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和人才及风控方面的短板问题,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资金业务转型发展。
为此,山西省联社立足“控风险、促发展”的高度,在总结和借鉴地市“抱团”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际诉求,积极探索“小法人、大平台”发展模式,深度融合防风险理念与严监管要求,提出了构建以服务和风控为核心的资金服务协同平台的构想,并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建议,确立了建设全省农信社“资金业务孵化平台、人才团队培训中心、理财产品研发基地、业务风险审查关口”的平台定位,得到了基层行社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至此,以资金服务协同平台为主要抓手,推动山西农信资金业务转型发展的新蓝图逐步清晰。
协同联动步步赢
三级合力集中打造协同联动的资金服务协同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如何将战略构想转变为现实,成为摆在山西农信人面前的新课题。为此,山西省联社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立足本土发展实际,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统筹谋划、精心筹备,制定“五步走”战略并稳步推进:
第一步,孵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阵营。对照监管规定与要求,按照“自营+代理+孵化”三位一体的整体规划,从最难处入手,率先启动了部分行社的孵化试点和代理服务,拉开了协同发展的序幕。试点启动当年,孵化与代理行社全年平均收益高于市场同期平均水平200多BP。
第二步,多方考察论证,首创席位制办公环境。借鉴国内银行、券商等同业机构运行模式,确立了打造“国内先进、全省一流”席位制办公环境的建设思路,并按照“高标准、精细化、全方位”的要求,稳步推进金融资讯终端、交易通讯工具等办公设施的招标采购、安装联调等工作,为开展集中孵化打造一流的办公环境。
第三步,明确顶层设计,建立协同联动体系。为理顺省、市、县三级职责关系,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省、市两级联动的平台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投资策略委员会和信用评估委员会,按照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履行各自职责,组建起集日常管理、策略指导和风险防控为一体,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
第四步,积极整章建制,建立规范管理机制。坚持制度先行的理念,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平台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从参与机构准入与退出、交易人员资质条件、市级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分工协作、职责清晰的管理机制,为促进平台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步,严格人员准入,高标准选拔人才队伍。从学历、专业、履历等方面高标准划定准入门槛,严格筛选入驻平台交易员,经严格审核确定了300余名交易员;同时,从编制、职务及专业经历等方面明确市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确保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为推动资金业务合规、稳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精细管理求高效
资金服务协同平台自2018年10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省联社秉承“只搭台、不唱戏”的宗旨,着力为参与行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了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也得到了参与行社的一致好评。
——抓住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人才孵化基地初步建成。平台启动以来,稳步推进“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工作举措,积极营造“产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智库团队,智力支撑成效显著。通过公开招聘“985”“211”等高校专业人才,组建投研和信评团队,打造引领资金业务转型发展的“智囊团”,逐步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市场分析架构和内部信评模型,并推出了一系列防范风险、优化策略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参与行社合规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二是开展内联外引,孵化效能持续放大。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易员从业年限、专业水平等特点划分初、中、高三个类别,建立“内联外引”工作机制,实施针对性、差别化的培训指导,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跟班强化活动,启动债券仿真交易竞赛,全面推行资金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有力推动了从业人员素质的大幅提升。
——找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平台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平台启动以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着力在综合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引领等方面发力,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质效,帮助参与行社优化资产结构,防范各类风险,提升经营效益。一是突出差别化服务,激活发展动力。针对基层关切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制定《平台服务清单》,落实责任目标,主动接受监督,通过强化策略指导、优化代理服务等一系列差别化服务,多家行社从无到有,实现了债券业务的“零”突破,交易活跃度和经营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提升多层级交流,实现联管联动。平台启动以来,先后邀请20余家市场头部机构开展业务交流,也吸引了众多同业机构主动来访、传经送宝,带动平台交易人员专业技能的稳步提升。三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平台活力。平台启动以来,形式多样地举办了以“学制度、重合规”为主题的内控制度知识竞赛及各类学教和文艺活动,不断提升了平台人员凝聚力和向心力。
——筑牢风险防控的“防火墙”,合规经营文化厚植人心。平台启动以来,牢牢坚守“控风险”这一核心使命,充分借助智力资源与人员聚集优势,全面构筑风险防控“防火墙”,营造浓厚的合规经营文化。一是夯实制度基础,厚植“严”的理念。省联社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制定完善了覆盖资金和理财业务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并分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帮助指导资金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制度设计内涵、吃透监管政策精神、熟练掌握风控要点与技巧,树立合规稳健的发展理念,引导基层行社回归理性,激发合规操作的行动自觉。二是增强平台管理,营造“严”的氛围。高度重视风险源头治理,持续推进以“轮值协管、业务巡查和系统监测”为三大抓手的工作举措,逐日开展系统监测,按周召开工作例会,以交易厅为单位按月开展交叉检查,按季开展业务巡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苗头,初步构建起“合规操作”的平台文化。三是提升技防水平,织密“严”的防线。针对日常监测和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风控指标体系,初步完成同业授信和内部信评模型的实证测试,并持续开展风险监测,“人防+技防”同步发力,极大地遏制了逆流程、绕系统等违规操作,新增业务保持了“零”违规。
平台的启动运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山西省政府王一新副省长视察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平台启动后,先后接待了多家省级联社和同业机构的参观来访,充分展示了资金服务协同平台的一系列先进成果,彰显了山西农信勇立潮头、转型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脚下有土,心里有谱。谈到下一步计划,他们表示将坚定信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持续发力,为推动山西农信资金业务转型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