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19/8/pc20190813caaab39e3ac44c9590faeeeaf61a06f4.png
星火燎原,辉映三秦。1951年12月,陕西省长安县王莽乡稻地江村的多户农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组建了新中国西北第一家农村合作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19-08/13/004824.html

壮丽70年·支农支小 银行业在行动

支农惠农 陕西农信走过辉煌70年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建国70周年发展纪事

2019/8/13 本报记者 杨海涛 通迅员 任占伟

星火燎原,辉映三秦。1951年12月,陕西省长安县王莽乡稻地江村的多户农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组建了新中国西北第一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稻地江村信用合作社。从留存下来仅有的几张老照片来看,用“蓬门荜户”形容其简陋毫不为过。但稻地江村信用社的成立,为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组建开辟了先河,其运作模式对发展生产和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毛泽东主席批示,“这个经验有用,各地可以仿办……”全省各地的农村信用社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农民群众块二八毛,一斗米、一只鸡入股,掀开了陕西省农村信社壮丽发展的序幕。

建国70年以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将金融服务的根系伸展到20万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燎原的星火,经历了合作化运动,及至改革开放,人行代管,行社脱钩,直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现如今,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已然将普惠金融的光芒洒在这片同成长、共命运的热土上。截至6月末,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8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55亿元,存贷款总量和增量十余年来均位居全省同业首位;各类营业网点包含金融e站在内的1.7万个服务机构遍布全省各个乡镇村落;存量客户数达到陕西省3800万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从默默无闻的“背包银行”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披荆斩棘终得春华秋实。

1978年,经过十年文革的动荡,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人心涣散、业务萎缩。改革开放的春雷及时唤醒了前行的征程。1980年开始,全省农村信用社划归农行管理,走上了“官办”的道路。1996年11月,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2000年1月,陕西省信用合作联合会正式成立,对全省农村信用社行使行业管理权。

2003年,陕西省作为全国首批八个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启动了深化改革工作。2004年8月,由全省107家县级联社发起组建成立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2004年10月,省联社设立9个办事处。11月,安康市汉滨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全省第一家统一法人社试点单位改制成功。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省联社、办事处、县联社三层次的内部管理体制框架,两级法人治理模式。2009年3月,陕西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获准筹建,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2010年12月,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最后一批组建统一法人社的泾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业,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

2015年5月,在原西安市区6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成立的秦农银行正式挂牌开业,独立运营,随后陆续将郊县7家联社划归秦农银行管理。在内部改革推进的同时,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走出去”战略初见端倪,定边农商银行和杨凌农商银行分别发起设立宁夏盐池汇发村镇银行和四川平昌农科村镇银行。

时至今日,省联社管理的94家县级机构,其中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3家、农村商业银行49家、农村合作银行两家。现有营业网点2458个,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员3万余人,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30%,是省内业务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70年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无论怎么改,始终“裤腿粘泥”,牢牢地坚守在“三农”最需要的地方。将“小而微、小而散”的劣势,转化为扎根20万平方公里、做精做强“三农”的优势,演绎出“农”舞三秦的辉煌诗篇。

70年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带动和导向作用,持续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名单制精准营销、网格化营销和贷款专营等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及时满足农户及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针对贷款难、手续繁的问题,推出富秦家乐卡和家福卡业务,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居民消费贷款同银行卡有机结合。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借款人可以凭卡在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任一营业网点柜面申请授信额度内的贷款,深受城乡群众青睐。截至今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192亿元,较年初增加8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和增量数十年来稳居全省同业首位,无愧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称号。

70年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推进金融服务渠道的完善和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满意度。考虑到农户对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与接受程度,研发推广“助农e终端”,建成向周边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商超服务、互联网服务和物流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站——“金融e站”,使得全省农村金融服务半径由原来的大于五公里降低到0.5公里,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个小时左右降低到10分钟。通过设立金融e站等融合服务,实现全省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小额支取足不出村、转账汇款足不出户、惠农资金实时到账、信用贷款随用随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成型。截至6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共发行银行卡3249万张,互联网数字银行注册用户393万户,拓展特约商户19.5万户,拓展助农服务点1.3万个。真正把金融服务送达百姓身边,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70年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持久助推农户脱贫。近年来,他们更是相继推出“基金+贴息”担保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保障模式、“服务+技术”支撑模式,重点推广“5321”农户脱贫贷(即贷款金额5万元,期限3年,免保证、免抵押,一律实行利率优惠)。对用于发展产业,有较好的产业项目,符合“三有一良好”标准(有贷款意愿、有创业就业潜质和能力、有一定还款来源、信用状况良好)的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全部满足。截至6月末,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95.79亿元,约占全省金融机构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总量的85%左右;直接支持贫困户20余万户,惠及贫困人口80余万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既往铸辉煌,砥砺再奋进。经历建国70年来的风雨洗礼,而今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明晰的思路、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作风,乘着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东风,续写更为华丽的篇章。

上一条: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健全工作机制发挥金融精准扶贫先锋作用
下一条:“一行两会”发布通知扩大交易债券银行范围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