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新世纪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这些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也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因农而设、因农而兴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应按照市场定位,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区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面向农村建设新主体、新业态的金融服务模式,着力打造高效率、有特色、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全面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突出重点明确方向
一是助力农业现代化。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助力其发展壮大;选择一批经营优势突出、规模效益好、未来增长空间大的涉农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助力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支持绿色农业发展。支持营销一批绿色种植达标、作物产量高、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棚膜”种植大户,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围绕区域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选择基础较好的特色小镇,推进吃、住、行、娱等休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创收致富。三是支持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为农业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四是助力新型农村城镇化。围绕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征地拆迁失地农民以及农地流转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和理财产品;顺应农地流转,农民进城,农民收入增加的发展趋势,探索开发农民消费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城镇化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模式强化服务
一是树立链式思维。以产业链中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为上下游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经营融资链条的连贯通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业务流程。结合实际,合理划定审批区域,缩小审批半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涉农贷款审批专业化、专职化、快捷化;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对“三农”领域的客户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支农范围,实行优先授权、限时办结、降低利率等政策措施,通过优化信贷管理流程等办法实现对“三农”的重点支持。三是丰富产品设计。认真梳理现有的涉农产品和服务渠道,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自身实际以及辖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特点,进一步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努力创造和推广一批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的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采用销售商或生产商保证担保+农机具抵押等模式;对农业科技企业可推出知识产权抵质押的模式;对农业流通型企业可采取仓单质押、预期收益权质押、订单抵押等方式;对农村的小额信贷产品,可探索引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拓展融资渠道。四是提供综合服务。因地制宜地研发创新适合乡村的存款、结算、信贷、理财等各类产品,推动代销保险、基金、贵金属等业务向乡村地区拓展,努力推进金融产品移动化、互联网化,全面满足乡村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建立机制提升效率
一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在公司治理层面,在董事会下设“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负责制定“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战略和规划;在执行层面,可结合实际,增设“三农”金融部,重点负责“三农”金融服务规划及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的落实;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分工协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综合考评机制。“三农”金融部和审计部门要对各分支机构“三农”金融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全面总结,并对各支行“三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审计,落实奖惩措施,提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三是建立营销激励机制。按“三农”贷款净增额匹配营销费用,根据营销业绩进行奖励,落实到人。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三农”贷款营销业绩与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质量挂钩,根据业务发展的多少和风险的大小确定绩效档次。
加强管理防控风险
一是严把贷款准入关。在客户选择上下功夫,首选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并依托该企业对其上下游客户进行扶持。认真核实客户提供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押品资料、担保资料等的真实性,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强贷后检查。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抵押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收集客户的生产经营材料,防止抵押物品贬值和毁损。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工商信息网等了解企业、关联企业和个人情况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三是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各负其责的风险管理架构;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干部员工树立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和效益的理念;加大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合作,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广“银担合作”“银税互动”等信贷模式,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构建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服务体系,丰富风险缓释手段。(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