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农信机构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 、推进精准扶贫、助力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任务,进一步提升农信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让信贷资金成为一池金融“活水”,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创新驱动:
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形成新的金融需求,涉农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有了施展拳脚更大的空间,对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把握政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力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银行,是摆在农信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省联社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重点推进落实。湖北省农信联社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利用信贷支持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小镇建设。在四川省,辖区各行社一方面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生态及民生领域,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引导信贷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扶贫领域,进而提升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安徽省联社通过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而河南省农信联社则是大力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在未来5年投放贷款5000亿元支持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每一个节点上,农信机构创新发展成为一大亮点。农信机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换来了自身发展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亟待加以解决。其中包括:政策的协同效应尚未发挥;农村融资载体比较缺乏;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涉农企业偿债能力难以确定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统筹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就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一是要形成金融支持合力。所有金融机构应结合各自职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互为补充,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能动性,共同走好乡村振兴的战略大棋。二是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加强各种政策扶持资金的统筹,尤其是对财政支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整合资金作为项目还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专项风险补偿金、专项贷款补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增加对银行支持涉农信贷业务的风险补偿方式,形成政府、银行、保险、担保联合构成的多元化风险补偿机制。
精准对接:
金融扶贫彰显农信担当
近年来,全国各地农信机构在省联社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金融扶贫精神,因地制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早脱贫。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农信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约1500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1.4%,已然成为了金融扶贫的主力军。
在推进金融扶贫过程中,山西省农信联社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自觉把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党委的主要工作和经营的首要任务。他们着力构建、运行“七专”工作体系,即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专业队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品、提供专优利率、建立专门档案、实施专项考核。为打通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渠道,山西省农信联社启动实施了“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计划”,开展以“大摸排、大调研、大起底”为主题的集中行动,逐户收集信息资料,了解金融需求,开展评级授信。
“一直以来在广大农村,农户贷款特别是扶贫性质的贷款,基本上都是由农信机构承担,这体现了把服务挺在最前面的情怀和担当。”浙江省农信联社理事长王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
浙江省农信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淳安农商银行推出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实现了农村生态增值、集体增资、农民增收;柯城农商银行打破贷款年龄限制,将扶贫贷款对象年龄上限从60周岁提高到65周岁;瓯海农商银行推出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农房、农机具等都可以授托代管,最大程度唤醒了沉睡资产。
王小龙还表示,金融扶贫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效应,不断深化金融扶贫内涵,每个地区、每个阶段扶贫的内涵都有所不同,因此,金融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金融服务永远在路上,最终目标是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制转型:
推进农信产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正在集中精力推动股权改造并向农商银行转变。据银保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成立1311家农商银行。
通过加快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农信社向现代化银行转变,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改制有利于增强经营活力。当前,困扰我省农信社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历史包袱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借组建银行的良机,通过市场化手段,可有效化解历史包袱。另外,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股东,可帮助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现有股东积极增资扩股,适当提高资本集中度,可增强股民对农信社改制的关注和支持。”河北省联社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认为,农信社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应尽快打造现代金融企业,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打造产权明晰、具有竞争力、充满活力的金融机构。
目前,改制工作进入了“深水区”,有的省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组建省级农商银行不能一步到位。当前,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应稳步推进县级农村银行的组建,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符合条件的农信社,将省联社改造成省农商银行。
“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受资本金约束,我们辛辛苦苦培育的优质客户只能拱手让人,农信社被边缘化的倾向很严重。我们要加快改革,力争明年末组建县级农商银行。要组建名副其实的农商银行,不能靠‘拔苗助长’,要‘水到渠成’。这期间,机制一定要转换,这样才有方向,有动力。”有位农合行董事长向记者坦言。
河北省农信联社保定审计中心主任孙双伦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农信社应做大做强。农信社做大做强并不会使农村信用社脱离“三农”,相反,它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更好地支持“三农”。农信社内部党的领导很健全,更讲社会责任。农信社的根在县域,不可能也不愿意离开“三农”。因而“大银行支持大企业、小银行支持小企业”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银行支持的方向不在银行的大小,而在国家给它的定位。
据悉,随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省级农商行的先后挂牌,以股份制为导向的多元化产权模式已逐步推行。
风险防控:
全面推行合规文化建设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金机构经营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防控风险、维护经营稳健大局,成为农金机构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各省农信联社要求辖属农金机构排查风险隐患,全面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并部署开展“合规年”活动。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信联社了解到,他们提出要坚决控制各类经营风险。一是认真执行贷款新规,务必严控新增贷款质量。二是对县级联社单户300万元以上、市区联社单户500万元以上新增贷款进行全面排查。三是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升资本充足率、严控超比例放贷等措施,确保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河北省农信联社构建了具有河北农信特色的合规文化。在加强合规检查的同时,他们坚持“标本兼治”原则,高度重视合规文化教育,将风险防控培训与合规教育紧密结合,增强了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员工业务操作水平,加深了员工对职业操守内涵的理解。
随着改革的步伐逐步推进,农金机构改革、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记者发现,农金机构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
济南农商银行长清支行办公室人员付兆法说: “如果操作风险发生,对农信社的影响巨大。农信社的声誉会受到影响,农民就不会在农信社存款,贷款户在还款时就会出现观望现象,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就会上升。”
河北省农信联社合规部一负责人对记者称,建设合规风险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应成为当前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县级法人机构为考核评价的基本单位,以各岗位员工为考核评价的基本单元,以各岗位员工的违规事项为考核与评价的基本内容,以违规事项的风险程度为基本衡量尺度,通过对员工违规事项累计积分、员工违规事项累计发生次数、员工违规风险率和员工合规风险控制完备率四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对员工、网点、法人机构、业务条线4个层面的合规风险状况进行较为直观的评价,以便于分类排队、区分风险控制强弱优劣、实施差别管理,不断改进和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科技:
农金机构尚需奋力追赶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业务创新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转型,信息科技升级和创新能力正成为其抵御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金融科技创新也正助力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提速,并通过精准定位将普惠金融更好地落地。
记者在云南省采访时了解到,云南省农信联社启动了“智慧农信”建设,通过“网点家、惠农讯、农信展、掌上通、商情汇”五项服务,免费为广大客户提供和发布民生信息、产业信息、商业信息、政务信息,以此扩展老百姓的信息来源渠道,提升客户体验价值。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农信机构转战电商市场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山东省农信联社推出了“智e购”商城,天津农商银行上线了“优农乐选网上商城”,江西农信联社打造了“生活+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浙江省农信联社构建了互联网银行“丰收e网”、电商平台“丰收购”、社区O2O“丰收家”及网络核心系统、大数据应用等在内的“金融+互联网”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从网络零售向供应链实时协同平台的过渡,农信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并逐渐打造成整合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全程供应链”金融服务。但是,一名省级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技术设施、管理经验、人才储备等诸多局限,农信机构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步履维艰。除了极少数拥有自己独立科技系统支撑的农商银行,可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自由驰骋外,绝大多数高度依赖省联社科技平台或科技系统支撑的农商银行和农信社,只能“临渊羡鱼”,无力“退而结网”。
对此,相关业界专家建议,农信机构若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跳起舞姿曼妙的“舞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首先,应将挑战视为金融改革的动力,转变传统经营模式,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同时,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商务平台和全景式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唯有转“危”为“机”,才能使农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仍然站稳脚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能。
普惠金融:
破解农民抵押贷款难题
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农民贷款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是导致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为推动“三权”抵押破冰,各地农金机构创新抵押方式,与当地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有效破解了农户抵押难题,达到了多赢效果。
广西玉林市区农信联社为更好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与玉林市金融办、人保财险玉林市分公司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建立以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为后盾,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证保险为保障的“政银保”合作体系,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近日,玉林市区联社成功发放了广西首笔”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签单保费2.07万元,支持土地承包经营者融资90万元。
贵州省德江县也于近日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德江县政府与贵州省农村合作社签订银政合作协议,通过县政府抵押担保,农户可以“三权”抵押,从农信社获得贷款。
目前,农房、宅基地抵押贷款只限于试验。一位农金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农房是农民手上最大的资源,如何把它利用起来,这才是关键。但是现在法律上不允许,其实应该允许人家去试,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允许农房抵押。”
抵押物的创新是多种多样的,实物资产、权利都可以作为抵押品。有些权利,理论上可以去做,政策上也允许去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比如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领域的一些专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教授何广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地方在搞试点,但没有全面推开,在操作上有一些难度:一是要素市场不完善,二是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三是还有一些社会因素。比如,农民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最后贷款还不上,土地使用权被处置的话,是个问题。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农户是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如果土地使用权被处置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没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是不利的。
中国银保监会近几年一直在投入资金改善农村金融网点建设,但农民的抵押物不足,抵押范围狭窄等问题始终存在,并导致农民贷款难。为了解决农民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银监保会这些年一直在银行业大力的推广发展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产品,仅凭借农民的信用就可以发放贷款,不要抵押物,而且可以及时调整政策。
加强监管:
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调查中发现,有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无序,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记者了解到,有些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高息吸收公众资金现象。但他们的资金不用于支农,而是投向“两高一剩”、房地产、矿山等高风险行业,潜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
记者了解到,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组织,根据银监会、央行有关规定,应主要服务辖区内“三农”领域,重点解决种植与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流通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而有些小额贷款公司,舍小求大,偏离了支农方向。
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民间借贷导致当地农信社存贷款大幅下降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信社的稳健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了规避风险,农信系统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组建宣教小分队,深入网点周边的学校、乡镇、街道及社区,对容易受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引诱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诈骗的形式,明白非法集资的危害,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微信平台等新的宣传形式,扩大了防范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范围。
河北省农信联社保定审计中心主任孙双伦指出,希望农村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关注新型农村机构存在的风险,加大监管力度,使其规范发展,真正地为“三农”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主任黄孝武也认为: “在民间借贷日趋火热,有一些区域和领域其规模甚至超过正规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已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的现实面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2018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金机构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他们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展望2019年,农金机构将继续在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必将在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助力扶贫攻坚和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交出一份更加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