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chinanshw.cn/Img/2019/3/20190307b5279d2706fe410893f187490c59665a.jpg
何军/摄 开栏语: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东起渭南潼关西至宝鸡大散关,史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正是这个历史进程
http://em.chinanshw.cn/content/2018-05/15/002839.html

“ 走关中道, 看新时代陕西农信” ” 系列报道之一

潼关县农信联社回归本源支农支小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2019/3/7 本报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张栋龚宇郭佳

何军/摄

开栏语: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东起渭南潼关西至宝鸡大散关,史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正是这个历史进程的核心区域。该地区基本是沿秦岭、渭河东西狭长走向的一条通道,因此自秦汉以后,民间习惯称这个区域为“关中道”。

1950年,“关中道”上的稻地江村组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农民合作信用组织……经过几十年发展,陕西农信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以来,陕西农信系统在应对经济社会转型、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哪些新举措?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走关中道,看新时代陕西农信”专栏,以渭南、西安、咸阳、宝鸡四地市农信机构实践经验为例,充分展示新时代陕西农信新形象、新风采、新面貌。

先哲老子骑青牛而入函谷关,进入“关中道”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时过近二千六百载,潼关至今仍享有“天下重关”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潼关县以金矿开采为支柱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潼关县开始舍弃粗放型资源经济发展模式,转为“向绿水清山要金山银山”。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潼关县农信联社几经砥砺,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本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潼关县农信联社副主任石勇表示。为此,笔者实地走访了潼关县农信联社所辖的安乐信用社和桐峪信用社。

近年来,安乐信用社做实“支农、扶小、助微”工作,支持农户发展养鹅、养牛项目,助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而桐峪信用社则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支持辖区内环保企业发展,加大对规模化、有潜力的综合乡村旅游种植、养殖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桐峪信用社主任刘文刚表示,农信社只要坚持回归支农支小本源,就一定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不久前,潼关县政府与当地农信联社共同举办了潼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产品推介会暨农村金融工作座谈会,计划今年投放5.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座谈会是政府“搭台”、金融企业“唱戏”,由“政银企农”四方围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五新发展战略”实施,构建金融服务“三农”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会上,潼关县农信联社与当地农工部、扶贫办、农业局、中小企业局5家政府部门以及潼关县春润园油牡丹有限公司等5家中小微企业签订了贷款授信意向5.53亿元;与潼关县黄金协会签订合作意向,计划授信2000万元贷款打造首饰街商圈;向潼关县麦麒食品有限公司和潼关县依水阁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两家小微企业现场发放2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应邀参加会议的政府部门、企业、个体工商户、贫困户代表上台发言,就潼关县农信联社给予的信贷支持表示肯定和感谢,并就构建“政银企农”四方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共同聚焦潼关县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表示了极大的信心和期待。

最后,潼关县农信联社理事长党晓龙对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服务”的意义和内涵,从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解读,并就进一步发挥金融职能、优化信贷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承诺。他表示,潼关县农信联社坚持贷款发放不出县,实现全年各项贷款累计投放不低于5.5亿元;深入开展“双基联动”信用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进村入社、“阳光信贷”和富农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坚定不移做好信贷业务“三个三”和柜面服务“五个五”,以更优质、更高效、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回馈潼关百姓。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8000万贷款助 4278农户脱贫
分享到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TOP